你可以掛念工作,但更該掛念生活!張忠謀:人生的主導權在自己
很少有企業家,在訪談時能深入分析國際政治、經濟,理性地談工時與效率,還能感性地聊卓別林、莎士比亞、莫泊桑和《紅樓夢》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(編按:現在是台積電創辦人)卻非常自然地在這些話題中流動、轉換,讓人深刻見識到他擁有的是一個思想寬闊、情感深厚的人生。(原文刊載於2014年8月1日 )
張忠謀在事業上的成就無庸置疑,但這些成就並非不眠不休地工作而來,相反的,他極有意識地堅守紀律,以他口中自豪的「60年來,幾乎都能維持每週不待在公司超過50小時」這個習慣,兼顧家庭、社交、學習、興趣、閱讀等生活各個元素,無一偏廢。而這一切又回饋到事業表現上,造就出今日的「半導體教父」。
在台積電內部,張忠謀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員工,工作與生活不僅可以平衡,而且做得到。面對外界,他近年來最喜歡分享的,也是這件事。
週五的午後,接近張忠謀最珍視的週末時光,《Cheers》雜誌獨家專訪這位重量級人物。在笑聲不斷的輕快氛圍中,張忠謀暢談對工作與人生的想法。
你這幾年經常提到工作與生活平衡這件事,為什麼?
我一直認為這件事很重要,但為什麼這幾年提得特別多?因為幾年前,台積電的主管告訴我,我們的工程師被認為「太累了」,因此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於是,我要求同仁,在公司工作,每週不要超過50小時,而且明白的對大家說,我並不歡迎員工長期超過這個工作時間。短期可以超出,但長期不行,這對個人來說不健康,對公司也不會好。
6月時,我到國防醫學院去演講,就提出一週的時間分配表,這是我工作近60年一直遵守的原則。我的理念和我自己做的事是一致的,只有幾次例外。
第一次例外,是27歲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工作時。當時我每天早上8點進公司,晚上6、7點回家吃晚飯,8點半又回到公司,一直工作到深夜12點、1點才回家。那是我一生中工作最為密集的時候,但這樣的生活也不過幾個月。
另一次例外是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念博士班時。我當時要從機械系轉電機系,又要考博士資格考,一週讀書的時間絕對超過50小時,大約持續了半年之久。其他時候,就算超過也都是短暫的時間。
為什麼這個原則對你那麼重要?
一週待在公司50小時,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極限了。我覺得一個人一週最短應該工作40小時,至少我從小學就被灌輸這個觀念。假如你的企圖心強,就多投入一點,而一週50小時已比40小時多出25%了。投入50小時後,你還會有足夠的時間去過家庭生活、社交生活,追求自己的興趣,每個人應該都要有點興趣。
家庭生活非常重要,即使是不結婚的人也有家庭生活,結了婚的人就要花更多時間在上面。假使沒有好的家庭生活,做別的事時,心情一定不會很好。另外,就是要從事興趣及運動。我想絕大部份人的理想人生,都不會只有工作。
平時你都做什麼運動?
我以前會去健身房,現在不去了,改成每天在家走跑步機。以前是慢跑,後來變快走,現在變成不是那麼快的走(笑)。
完整的週末,是調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
你平常幾點下班?下班後都做些什麼?
大約5、6點下班,下班後就是做我剛提到的這些事。我的個人興趣是閱讀,這跟我的終生學習是overlap(重疊)的,甚至我的社交生活跟我的終生學習也是overlap。
我有台灣企業界的友人,也認識不少國內外的政治、經濟學者。我每天都要閱讀,但假如有朋自遠方來,常常是與君一席談,勝讀10年書。若是遇到茅塞頓開的時候,那就不只勝讀10年書了,有時候你靠自己弄來弄去,10年茅塞都不開的。
意思是學習不只在書上,跟人的互動也重要?
很重要,所以我一年至少參加2次跟政治經濟相關的學術性會議。大約有20年左右的時間,國際政治與經濟是我終生學習的重要項目。
4、5年前,我結識了一位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官員,跟他談了很多小布希時代發生的事。當時我已看了很多相關報導,但跟他一席談之後,還是勝過看好幾年的雜誌、報紙。
當然,這樣的機會不會太多,所以我平時下班後,很多時間是拿來閱讀,然後10點半睡覺;週末時間,我則是堅持要完整保留。在公司工作5天後,能有完整、自由、自主支配的2天,對我非常重要。幾十年來,這是調劑我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因素,可紓解5天來的壓力。總之,這完全自由的2天非常珍貴。
沒有一時一刻不掛念公司,但時間主導權在自己
離開公司後,還會掛念公事嗎?
老實說,我沒有一時一刻不掛念公司,但掛念是掛念,還是可以做別的事。
我在週末會花5~10小時來看週報,看同仁每星期寫得不是很好的週報(眾人大笑)。你以為它們是文學名著啊,絕對不是,但我還是要看18個人的週報。
會不會報告看到一半,打電話給部屬交代事情?
不會,我連晚上都不打電話。你打了是施壓力於他,不打電話,對自己的壓力也少一點。我認為99%的事情都能在白天工作時間內解決,不用晚上打電話。
看週報有算進你的「50小時」裡面嗎?
沒有。當然啦,我做公司的事情絕對不只50小時,我的50小時是指在辦公室裡的時間,也是對所有同仁的要求,至於他們在家做多少事,我是不管啦。老實說,在家做事跟在公司做事不一樣,像我,在家就可以穿著短褲、T恤,非常自在。
我的書房跟太太的書房相鄰,有時她會叫我,我就跑過去;有時候她不叫我,我還是可以跑過去(笑)。我看週報或公文看厭了,也可以停下來,看看寫得比較好的或比較有趣的東西。而且,無論看什麼,我都可以聽音樂。在家工作,壓力是比在公司少得多。所以,在家工作我是不管,這是每個人可以自己掌握的。
但很多人覺得工作時間是被組織或主管決定的,個人沒什麼主導權,你怎麼看?
我認為,個人主導權還是很大的。台灣工時長,第一,我覺得是應酬太多。大部份的人會把應酬時間也算進工作時間,我認識很多企業界的朋友就是如此,若要這樣算,工時確實很長。台灣的應酬文化,大有改革的空間,我就已經開始改革了。我當主人的晚宴,不會超過一個半小時。
第二,工作不是很有效率。我要求同仁工作50小時,就表示要讓他們有足夠的主導權,讓他們知道,我不期待50小時以上。老實說,我也沒有要求最低50小時,他們假如40小時可以完成工作,那也很好。
常常我們自己生活得不好就怪別人,自己工作時間太長,就總以為是別人造成的,我覺得不是喔,你自己可以主導的。你就這樣做嘛,會被fired嗎?假使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卻被fired了,那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(笑)。
input(投入) ╳ efficiency(效率)=output(成果)
很多企業還是希望員工做愈久愈好,為什麼會有這種崇尚長工時的文化?
我是看成果的人,員工辛苦得要命,反而對公司不好。至於為什麼長工時,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些企業一直都不是在世界上競爭的企業,完全是靠labor(勞力),不是靠innovation(創新)。
在經濟學裡,成長的因素包括了capital investment(資本投入)及人力,20世紀初,多了一個productivity(生產力),1970、1980年代則又多了「創新」這一塊。
台灣的雇主好像總期望員工做得多一點,這反應他們還是只看capital跟labor這兩個因素。但老實說,台灣多數企業並不是capital intensive(資本密集型),若要成長就得靠人力的投入了。
《Cheers》去年曾做過一個調查,很多人長時間工作的理由,是自己求好心切。台積電應該也有這樣的員工,你會如何和他們溝通?
我還沒遇過這個機會,但假如我有機會的話,我會告訴他,重要的是output,不是input。你做多久是input,但在output與input之間,有個第三因素,就是efficiency(效率),input乘上efficiency才等於output。
所以,他工作50小時,而你求好心切,比他多做20%變成60個小時,但他的效率比你高30%,成果還是比你好。效率高30%很容易喔,老實說,我覺得我開會的效率,就比絕大部份的人至少高出50%。
所以我們常自以為時間不夠,其實是沒有好好思考如何使用?
不必這樣以為,時間總是不夠的,就不要擔心這個,擔心點efficiency吧。
半導體教父的一週工作生活分配
張忠謀自25歲開始,就力行每週上班時間不超過50小時的原則,他也以週為單位,安排了平衡的工作與生活模式:
終身學習 10~20hrs
家庭生活、社交、個人興趣 20~30hrs
運動 8hrs
工作 50hrs
睡眠、休息 70hrs
下班後的終生最愛:閱讀
禮客時尚館董事長翁素蕙曾邀請好友張淑芬和張忠謀夫婦,一起參觀她位於台北木柵「159文創莊園」裡的《紅樓夢》壁畫屏風,當大夥看到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畫作時,張忠謀是唯一點出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人。此後,翁素蕙邀請友人看畫,一定會補上這個問題:「你知道劉姥姥幾進大觀園嗎?」至今仍未有人答出來過。
拿這件事問張忠謀,他淡淡地笑笑:「Well, yes, 我很喜歡《紅樓夢》。不過,假如把世界文學都放在一起,我會把莎士比亞放在更高的地方。」台積電董事長、《紅樓夢》、莎士比亞?沒有錯,文學向來是張忠謀的最愛,他細細數著:小學看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,初中讀《三國演義》,高中看《紅樓夢》,「文學作品有很多人生的lesson在裡頭,即使到現在,我還是會把《三國演義》和《紅樓夢》拿出來看。」
當然,文學只是張忠謀喜愛的領域之一,他的閱讀範圍之廣,超乎外人想像。最近,他正在閱讀的則是兩個女人的回憶錄:希拉蕊‧柯林頓(Hillary Clinton,擔任美國歐巴馬政府2009~2013年國務卿)以及康朵麗莎‧萊斯(Condoleezza Rice,擔任美國小布希政府2001~2005年國家安全顧問、2005~2009年國務卿)。「看完這兩本回憶錄,美國這12年來的外交、國防,大概都可以cover了,」張忠謀說。
載自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