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從「問題學生」到「傑出校友」的 10 年路,專訪雅詩蘭黛全球總部經理陳昱蓉:「自己的樣子,無需他人來定義」

Photo Credit:陳昱蓉 提供

現為美商雅詩蘭黛全球總部「店面視覺陳列設計」經理的她,從中學至今,共經歷了 10 餘年的生涯摸索:這漫長地不可思議的旅程,雖然一度看似沒有盡頭,但最終仍讓她從一度被「主流」否定,到漸漸活出自信與風采,更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職場脫穎而出。

採訪、撰文:林欣蘋/換日線編輯部

 

高中時因為染頭髮、上課偷化妝被教官記過;後來又因為不愛讀書,從普通高中轉到職業學校──陳昱蓉(Zara Chen)從來不是所謂的「好學生」,從小更常因師長眼中「離經叛道」的行為,讓父母親傷透腦筋。

 

直到開始接觸設計,她才找到了學習熱情,一路從實踐大學的工業設計系,讀到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(Pratt Institute)的設計管理碩士(MPS Design Management);其後更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職場脫穎而出,現於美商雅詩蘭黛(Estée Lauder Companies, Inc.)全球總部,擔任「店面視覺陳列設計」經理(Manager of Global Visual Merchandising)──昔日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,也因此一躍成為母校誇耀的「傑出校友」、世俗眼中的「人生勝利組」。

 

但對陳昱蓉來說,這些標籤早已無關緊要:「現在最開心的,是每天上班可以在位子上,光明正大的『測試』各種化妝品。」她笑著說。

話雖如此,揚眉吐氣的過程絕不容易。從語言障礙到求職碰壁,每個留學生會遇到的難題她樣樣沒少過;「但我可能就是比較厚臉皮,從來沒想過要放棄,什麼都是先做再說,然後從做的過程裡面,慢慢找到自己的路。」

 

立定志向毅然留美,學會「為何而做」

 

陳昱蓉在中學時期的求學路並不順遂,但她也在這段時間中,發現自己雖然不愛讀書,卻非常喜歡設計──而對於喜歡的事情,她總是能全力以赴。她自嘲以前看教科書總是想睡覺,在實踐念設計的日子,卻可以不顧一切地熬夜創作。

 

一心想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,大學畢業後她沒有馬上就業,而是飛到美國,攻讀當時台灣沒有的「設計管理」碩士學位(MPS Design Management)。設計管理顧名思義,「就是給設計專業的人讀的 MBA。」陳昱蓉說,該學程非常實用導向,除了教授從「會計」、「組織營運」到「創業」等商管知識外,也教如何在做設計的過程中,培養對商業市場的敏感度──而這些課程,也都和她過去在台灣設計系上學到的截然不同:

 

「我在台灣接收的設計教育比較『結果論』,設計就是照著老師說的做,做完要很美、很吸引人,但可能省略了中間思考的過程(process);相反的,美國的教育很注重過程,每一次的作業都是訓練你獨立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舉例來說,如果要設計一盞燈具,我在台灣受的教育,會是畫 100 張圖給老師選,老師挑幾個他喜歡的,你再去想細節、然後做出模型,成品往往就像市售的燈。我在美國受到的教育則是,在制定主題前要先花很多時間思考跟 research:人們生活中缺少什麼?需要什麼?還要找到可靠的數據、分析市場現有產品跟需求,再決定要做一盞什麼樣的燈。

 

最後做出來的成品往往可能不夠完整、精美,但是我知道自己為何而做,而不只是臨摹一個很美的東西。

 

陳昱蓉說,這樣的思考訓練,一方面讓她日後無論在生活、設計或是職場上,都能夠「有根據地做決定」,且對於「與眾不同」更有自信

另一方面,也讓她有機會探索產業中蘊藏的多種可能性,並暗暗立定志向:「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熱愛鑽研視覺的設計師,也不想一輩子只做設計;

我希望未來不只是當別人的手,還要當出策略的腦。」

 

陳昱蓉在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攻讀設計管理碩士期間,與同學合影。圖/陳昱蓉 提供

 

「有機會時拼命搶,沒機會中找機會」,克服在美求職難關

 

儘管志向遠大,陳昱蓉還是在初入職場時栽了跟斗。剛畢業、沒經驗,又非本國人,在美國大都會找工作難如登天,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難同時取得簽證,或者只能屈就於與自身專業不符的職缺──這是許多留學生畢業後想留下必經的困境,陳昱蓉也不例外。

 

在畢業之初,她還沒有求職的「危機意識」,直到 3 個月後仍然待業,才驚覺大事不妙,乾脆請家人完全切斷金援,用破釜沈舟來自我激勵。又過了兩個月,寄出的履歷仍石沉大海,沒了經濟來源的她,只得到服飾店的倉庫打工,「每天的工作就是找衣服、燙衣服、包起來,領的是最低時薪。我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念到研究所畢業,卻在這邊打包衣服,而不是發揮自己的專長,非常不甘心。」於是每天下班後,她都會到咖啡廳上網投履歷,直到深夜才回家,隔天繼續枯燥的循環。

 

在求職的過程中,陳昱蓉發現因產業結構之故,紐約很少與傳統工業設計相關的工作,反而較多美妝品牌的設計職缺。但是她在過去無論是學校作業,還是零星的接案經驗,均未設計過美妝產品,如何推銷自己?她靈機一動,主動替先前請她設計名片的美髮沙龍,「免費加碼」設計了一系列的洗髮精包裝,並放入自己的作品集,展現自己在美妝產品設計上的實力。而這招竟真的奏效,讓她拿到了 MAC Cosmetics 全球總部的接案設計師工作。

 

回歸設計本行,陳昱蓉的喜悅自然不在話下──但這只是她在美國求職路上,突破的第一道關卡而已。

陳昱蓉與 MAC 同事合影。圖/陳昱蓉 提供

 

第二關,是簽證問題:即使獲得工作機會,沒有長期工作簽證,時間到了仍然只能打道回府。陳昱蓉於是不斷向主管爭取轉正,也不斷地被拒絕,理由是按照公司規定,只有職階達到「總監」(Director)以上的等級,公司才會贊助簽證。而當時的陳昱蓉不過是個菜鳥設計師,連正職資格都沒有,失敗似乎也是意料之事。

 

不過,陳昱蓉不願放棄。她在擔任接案設計師期間,積極爭取表現機會,「為了讓整個 team 都很喜歡我,有什麼工作我都主動攬下來做;看到新的案子進來,也會馬上向主管表明興趣和意願。」

 

「另外,我平常都會注意團隊裡面大家在做什麼、怎麼做,剛好那時候有位經理離職,我就要求承擔他的工作──所以雖然我的頭銜只是一般設計師(Designer),但是我那時候管了兩個接案設計師跟一個很大的項目,等於(全球)店裡一半的架子(設計)都是我管的。」

 

鍥而不捨的努力,讓她在一年後成功轉正,同時取得了夢寐以求的簽證。總結這段經驗,陳昱蓉強調:「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去搶,沒機會的時候也要去找機會。」秉持著這樣的精神,陳昱蓉在 MAC 任職第三年之際,爭取升任資深設計師(Senior Designer),卻因時值公司內部大整頓,而被主管以成本控管為由拒絕。

 

這一次,她也沒有坐以待斃,而是開始積極物色下一個工作機會,並在其後與雅詩蘭黛結下緣份。陳昱蓉說,轉職過程中,雖然也曾取得其他美妝、精品業的 offer;但之所以選擇雅詩蘭黛,是因為看到面試的主管只比自己大幾歲,卻已經被提拔為執行總監(Executive Director,比總監高一階),「我真的很欣賞公司不會論資排輩,而是以實力決定升遷。」

 

她在 31 歲的年紀便獲聘經理職,負責設計管理全球超過 4 萬間的店面陳列、活動與快閃店──人生的主題、路徑與節奏全憑自己創造。「我很高興沒有人告訴我,30 歲的你要是什麼樣子,或者 40 歲的你才可以當主管。」

 

陳昱蓉如今負責設計管理雅詩蘭黛全球超過 4 萬間的店面陳列、活動與快閃店。圖/陳昱蓉 提供

 

把別人眼中的岔路,走成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

挑戰性、升遷機會與生涯的可能性,正是陳昱蓉最欣賞美國文化的地方。過去在台灣的傳統教育環境下,陳昱蓉自覺經常得壓抑個人志向,也不敢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個性;直到來到美國以後才發現:「原來有一種

文化,是鼓勵個人表現自己、大膽作夢的。」

 

「在亞洲,你如果一直搶鋒頭可能會被討厭;但是在美國,別人通常不會覺得你愛現,反而會覺得你在 provide value(提供價值),就算只是發表意見,也是一種貢獻;相對之下默默付出、埋頭苦幹,拼命隱藏自己,反而不會有人看見。」

 

此外,在價值觀相對保守的社會,多數人追求穩定的生活、亦容易受到主流價值觀的影響,從而選擇相似的人生路徑;但美國從小就訓練學生獨立思考,「不一樣的想法會被鼓舞,往後人生的路也會比較多元。」

 

中學至今,經歷了 10 餘年的生涯摸索,陳昱蓉從一度被「主流」否定,到漸漸活出自信與風采,讓過去經常夾在女兒和學校中間調解衝突、左右為難的母親也忍不住感慨:「真想讓妳的高中老師,看看妳現在的樣子。」

 

事實上,她曾在返台期間受邀回高中母校演講,昔日的「問題學生」,今日已成「傑出校友」。但陳昱蓉發現,許多學弟妹們仍對未來感到迷茫、對行動感到卻步,於是更希望以自身經驗,告訴《換日線》年輕讀者:「人生要成功,不能只有念書跟考試,也不一定要當乖乖牌。面對自己的熱情,想做就要勇敢去做!人生其實不用太完美,花時間計劃或自我懷疑,不如直接開始執行。」

 

陳昱蓉深信,惟有大膽走出去,才有機會把別人眼中的岔路,走成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。

「原來有一種文化,是鼓勵個人表現自己、大膽作夢的。」圖/陳昱蓉 提供

執行編輯:邱佑寧
核稿編輯:張翔一

 

轉載自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13343?utm_source=fb_cheers&utm_medium=affiliate&utm_campaign=fb_cheers-affiliat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angjames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